<sup id="q6imi"></sup>
<acronym id="q6imi"><center id="q6imi"></center></acronym>
<rt id="q6imi"><small id="q6imi"></small></rt><acronym id="q6imi"><small id="q6imi"></small></acronym>

您的位置 : 首頁 > 提案建言 > 市政協委員

北京市政協委員鄭默杰:推進社區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建設

鄭默杰

時間:2022-08-22   來源:2022年08期

  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》強調要強化早診斷、早治療、早康復,實現全面康復。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,北京常住人口2189萬,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91.2萬人,占13.3%,人口老齡化嚴重。同時,現有社區慢性病病人近200萬人,持證殘疾人不少于55萬人??祻歪t療服務需求巨大,且不斷增長,而滿足這些康復需求最方便、快捷的機構就在社區。因此,全面分析當前社區康復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,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,促進社區康復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,就成了當務之急。
  對北京35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調查顯示,設置康復室的不足200家,且大多數以中醫服務為主,現代康復服務短缺嚴重?,F代康復服務具備一定規模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足50家。
  就社區而言,康復人才總體上呈現“總量不足、高層次人才尤為短缺”特點。一方面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少,另一方面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平臺低,人才成長緩慢且收入不高。雖然很多地方建立了康復站點,但是由于缺乏康復專業技術人員,能提供的康復服務非常有限。由于社區康復起步較晚,尚未引起政府部門足夠重視,因缺少投入導致社區康復工作經常陷入窘境。有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因缺少場地而沒有設立康復服務站點,或者康復基礎設備設施落后,提供不了全面的康復服務。
  建議大力促進社區康復機構建設,加大人才培養和資金投入,完善社區康復服務頂層設計,解決其中的具體問題。
  理順機制,暢通渠道。社區康復服務不僅僅是醫學問題,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社會問題,與社區建設和養老服務等諸多問題混雜在一起,希望政府部門首先從體制機制上解決這一問題。解決社區康復人員的編制、薪資待遇、職務職稱晉升等問題;解決社區康復服務的場地、資金投入等問題;解決社區康復服務多方利益糾葛問題。
  培養人才,留住人才。要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,建立社區康復人才培養基地,強化職業素質,增強服務意識,實施康復專業人才實名制培訓。要鼓勵相應院校招收、培養社區康復人才,從源頭上解決康復人才數量不足、質量不高的問題。與區域內高等級康復醫療機構建立技術指導、人才培養機制,將現有的“醫聯體”工作抓實、抓細,讓社區康復人才隊伍建設得到不斷提升和發展。
  多方參與,加大投入。社區康復是社會公益屬性,需要政府投入。同時可與轄區的企業合作,或通過購買服務,或與慈善基金合作的形式讓社會資本進入到康復工作中來,讓社區康復工作最大限度獲得多方關注。這樣社區康復才能擁有充足的資金和合適的場地,讓先進的技術、設備落戶在社區,滿足社區日趨擴大的康復需求。

  作者系北京市政協委員,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書記、副主席

責任編輯 秦煥鈞

99久久精品在线视频,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,91在线线观看免费百度视频,在线视频 台湾Swag,在线视频 国产 欧美 日韩,四虎视频 国产视频 主播潮喷自慰,动漫少女萝莉可爱壁纸高清,国产网红网落合享